经典博览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辨析题必背高频考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

文本内容:

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简答题辨析题必背高频考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

1、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2、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2活动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3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21、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

22、简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23、简述班主任的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2专业素质;3身心素质

24、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2全班学生的全面教育引导工作;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4组织引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25、简述教师成长的阶段及特点1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2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3发展期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和时期;4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26、课外活动的特点与意义1课外活动的特点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2课外活动的意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课外活动给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课外活动在发挥学生特长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27、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1家访;2班级家长会;3家长学校;4家长沙龙与家长委员会;5班级网络

28、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班级目标建设;2班级组织建设;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4关注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29、专家型教师在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出的特点1高尚的师德;2科学的教育理念;3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30、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方法得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4语言得体普通话标准流利、讲课注重抑扬顿挫5气氛热烈教师注意因材施教,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6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7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3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1学生为本2师德为先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

33、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4树立教师威信5发扬教育民主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5、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的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36、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37、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8、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39、贯彻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0、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41、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讲究语言艺术3善于设问解疑,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4恰当地运用板书5讲授过程中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使之与讲授相互补充克服讲授法的弱点

4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3、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知识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3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4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4、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5、简述社会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社会是课程的核心;

43、说服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44、锻炼法的基本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2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3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4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5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6、简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7、简述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影响着课程开发;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简述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9、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10、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4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11.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1讲授法;2谈话法;3演示法;4练习法;5实验法;6讨论法;7参观法;8读书指导法

13、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征1以班为人员单位;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3以课为活动单位

1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优越性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局限性1学生主体性受限;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创造性不易发挥;4教学内容、时间程序化,难以创新

15、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有力的领导集体;3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6、简述班级发展过程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17、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1重视课堂管理本身的教育功能;2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18、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基本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19、简述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原因;2学生的身心因素;3环境的因素

20、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和处置策略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科技人才网 |